Bust Shot

Bust Shot

Wednesday, April 30, 2008

愛的聚焦


罗锡为牧师
2008-04-25

走天路的人,一生要不住的向主回答这个问题︰「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约翰福音21:15)
不是主信任我们对祂的忠诚,而是我们要不住校正我们所追求、所爱慕的。我们都愿意对主说,「主我爱你」,不过,比起别的事,爱主是否更深?

对主的爱情,应该是一天比一天更深的。主耶稣写信给以弗所教会,要它回想那起初的爱心。那是个「初爱」,既是个「起点」,不是个「高位」。初爱常常是最单纯、热切、刻骨铭心的。上帝的子民离开祂的时候,祂就提起和祂子民的「初爱」,提醒他们,也说明祂的爱。上帝把在旷野里遇上了以色列民,收纳他们,引领他们,比喻作「初爱」(以西结书9:10)。而这也是我们起初蒙恩,信主的境况,那时候,是我们与主最亲密,最快乐的光景。可是,许多信徒,或教会,却从那里坠下来了。

「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并不是责备。主其实知道我们爱祂,如果我们不爱祂,祂不会对我们有这殷切的期待。我们要不住的响应这个问题,要我们撇下那些没有永恒价值的事,聚焦在主的爱里。祂要我们不住的聚焦,像把放大镜放在阳光下,把光和热聚集,直至圣灵的火焰在我们心里重燃,直至有一天,我们能像诗人说︰「除你以外,天上还有谁呢?除你以外,地上也没有所爱慕的。」

Tuesday, April 29, 2008

打劫一个拥抱


罗锡为牧师2008-04-02

持械入屋抢劫,无非为财,却有这么一个「笨贼」,劫了一个拥抱。

这是我在一个早上,从电台新闻广播听到的。天灾、车祸、政要活动和伦常惨案等诸多事端中,这一段消息,确是个「新闻」。事缘外国有个家庭开派对,宾客云集,兴高采烈之际,疏忽照顾门户,给一个贼人闯进来。他手持着枪,声言打劫,吓得个个慌张。

贼人威胁众人取出身上财物之际,其中有一位客人,拿着一瓶红酒,问贼人要不要也尝一口。贼人喝了一杯,以为好酒,于是全瓶给他送上,让他与众客人畅饮一番。酒意正浓,贼人要求那位请他喝酒的朋友,和他抱个一抱,那是洋人社交礼仪,是对熟悉的人一种亲切的身体接触。不料,他仍觉不够,要主人和宾客们都和他来个拥抱。拥抱完了,贼人打消了劫财的念头,就走了。他劫得的是那个派对里头的朋友们的一个拥抱。当然,那个贼人不是想和人抱个一抱而来的, 他来者不善,看准了那一间房子门户大开,里面衣香鬓影,是谋财的机会。可是那瓶美酒,令他改变主意,不劫财而劫一个拥抱。如不是在枪口胁迫之下,没有人会愿意和这个不速之客拥抱。

但是,一个拥抱,却能令一个空手离开的贼人觉得满载而归。这个故事教训我们,在心灵里,有些事情,比金钱和物质更令人渴求。那么,对我们心爱的人,就不要吝啬一个拥抱了。

Saturday, April 26, 2008

多产作家Chuck Swindoll


罗锡为牧师
2008-04-23

我很佩服的一位作者,是美国的Charles R. Swindoll。

没听过他吗?如果我告诉你,他从前在加州播道会当牧师,祈戴维牧师和祈但理牧师的主任牧师,不是别人,正是他。我和祈牧师父子「拉关系」,除了一浸之外,就是谈Charles Swindoll。他后来离开加州,搬到达勒斯当神学院的校监。

他从来没改变的,是每天在电台讲道,并把他的讲稿出版。我看过他的书,至少有十本八本。他写过的书,至少几十本。试想一想,每天都要写一篇讲章,差不多什么题目他都写过。

在加拿大居住时,开车时,喜欢打开收音机,听他的讲道,很有属灵亮光、有很多生活化例证。他的书也是灵修佳品,易读,实用。

几十年来,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写作,广播和主日讲道。他有一个替他搜集资料和润饰讲章的团队,最重要是有敏锐的生活触觉,令他可以从不间断,每天在空中分享信息,和每主日站讲台而有新鲜、活泼的信息。每主日教会几堂崇拜挤满了人,都是来听他讲道的。他去了达勒斯,许多人慕名而至,到他教会听他讲道,教会每日主都满座了。

当年,Charles Swindoll的教会能让他别事不管,只管专心写作、广播、讲道,那是一个大教会的胸襟和个托负。几十年来,全世界的人都读他的书,得到从上帝而来对生命的惠泽。那个教会,不单造就了会友几千,而是千万个主的小羊。

我最近读的Charles Swindoll的书,是”Living on the Ragged Edge”, 是上一次去美国时在旧书店买的一本老书。初版1985年,再版2004年。不要计较料子是二十年前的,旧是旧了一点,信息却常新。

Friday, April 25, 2008

好好生气




日期:2008-04-24

罗锡为牧师

「山上宝训讲章」中的「胜过法利赛人的义系列」,其中一讲是「控制情绪」。杀人与情绪失控有关,那么如何控制情绪呢?讲道时间所限,言犹未尽。


天国子民的生活表现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在于能控制情绪、好好生气。主耶稣没说过,基督徒不会生气,不会发怒。一个重生得救的人,有属天生命的人,一样会有情绪给激动起来而对人怀愤怒。主耶稣说,愤怒吗?就「好好生气」,不要让你的怒气酿成仇恨,甚至爆发成为攻击别人、伤害别人的行为。 生别人的气,伤害别人。生自己的气,毒害自己。如何能把要生的「气」— 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建设性的能量,是许多心理辅导员给求助者的建议。但身处在一个愤怒的、暴力失控的社会,怎样才能做得到?


主耶稣说,天国子民能胜过别人,甚至「修为甚高」的法利赛人,不是因为我们涵养比别人好。原因是我们在一个天国的群体中,经历与上帝的和好及我们彼此的饶恕和接纳。敬拜,是我们实践和好职事的场合,每个礼拜至少一次。

Wednesday, April 23, 2008

谁能救我?


罗锡为牧师2008-04-22


江华在「今生无悔」的布道会中,说到劝他的妈妈信主,但不容易让她转变过来。

江华的妈妈像一般信仰传统宗教的中国人,恐怕放弃了拜祖先,就失去把握。她害怕死后,从前拜的祖先,因她不再供奉而不来接她,假如耶稣又不来接她,她就落空了。耶稣基督对她来说,是个「新」的神,信仰的方式截然不同,一时难以接受。

三十多年前,在某中学教书。学校是伊斯兰教办的,我常向同事传福音。有一位同事说,他穆罕默德也信,耶稣也信,观音也信,如果都是真神,死后有各路神明来打救多好。如果只有一个是真的,也有着落。是一种如意算盘的看法。

宋、明以降,中国民间宗教产生一种「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这是中国宗教的兼收并蓄的特征,后来,有些加上耶回两教,演变成「五教合一」,看似是殊途同归,其实很难相融。例如把儒家思想变成孔教,恐非儒学大师所能认同。梁启超说,儒教是教化的教,不是宗教的教。儒家有礼乐、并敬天祭祖思想,却非一般宗教意义。江华曾多年学禅修,明白佛家是一种宇宙人生的哲理,圣经说︰「除了耶稣以外,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可以靠着得救。」

江华承认,他面对自己的健康等问题,走到尽头,自己没有办法,才肯相信耶稣。信了之后,经历了上帝的大能和赦罪的恩典。所以,「人的尽头,神的开始」这句话是有意思的。

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罪的问题,而发出谁能拯救的问题?不能自救时,就会向往并相信一位能救拔他的「救主」。

Tuesday, April 22, 2008

数过你的头发



罗锡为牧师
日期:2008-04-21

我们都有头发,或多或少。


二十年前,在加拿大拍了一张全家福,挂在大厅墙上。几年后,女儿看 看我,又看看照片,说,爸爸从前的头发很多。我不把脱发的原因归咎于温 哥华的水质,那是年纪关系,自然现象。

前几天,与几年没见的老朋友在某场合踫面。他第一个反应,是说我的 头发花白了。他呢?头发仍很黑。他说,他是染黑的。我说,我这几年把头 发「染白」了。如何把头发染成斑白?暂时未发现有这种染发剂,那是生理使然。


主耶稣说,天父看顾我们无微不至,好像把我们的头发都数过,没有祂准许,一根也不许\脱落。我们的头发就算少得差不多秃了,也没有人能数过自己有多少根头发。但全能的天父就如斯地眷顾,保守。天上麻雀,不种不收,不会饿死。地上百合花,不纺纱不织布,它的荣华比所罗门王过之。主耶稣说,不要指着自己的头起誓,因为没有人能把自己一根头发变白。

每天梳头,让我们想起,头上有一位创造主。我们的人生都在祂手中,祂看我们到底、救我们脱离罪恶,要将永生赐给我们。我们何须挂虑?为何不把我们的头发,健康和人生,交给祂掌管?

(注︰上个礼拜五,教会有两次布道会。 上午,妇女团契去群芳护老院探访。晚上,与吕明才小学合办家长布道会。在群芳护老院,我只有五分钟时间传一个信息,我就从头发说起。这是我的讲章。)

Monday, April 21, 2008

Just One More Surprise


罗锡为牧师2006-10-12

人生每遇到关口、转折、甚至障碍怎样过渡?

上帝的儿女会读诗篇,与圣经里写诗篇的人一起同行,祷告。他们都是同路人,有时心神耗尽、傍惶无助。他们在深渊中、在网罗里,在道路的尽头处,或在没有道路的荒漠历程,甚至经过心灵的黑夜,向上帝呼求,上帝就必听他们。

祷告会上, 一位姊妹分享她面对事业的波折,工作做得不开心时,上帝为她预备出路。那是真的,实在的,当上帝关上一道门时,祂会开另一道门,祂一定会有路让祂的儿女走,并且亲手牵引他们。

在我的生命里,有很多变动。有时在一个情况中,太沉闷,太不愉快,想有个突破,吸一口新鲜空气。有时是环境和人事的障碍,前途无路,不得不变动。我学到一个功课,就是纵然是漫过洪涛,或大海茫茫,最上算是完全的信靠顺服,把一切交托上帝,像游泳时完全放松,深在水流之中,让上帝把你带到祂愿意你去,而你从没有设想过的地方。如果你只顾自己挣扎,拼命的只想向着你心里的方向游,只会筋疲力竭,脚不着地。

有一些日子,不明白神学教育的路走不通,因为那条路是很明显,人人都看得见,是我应该走的。我没有把这件事化作大事,也没有朝着那个方向去硬闯,只想到那个处境可能不适合我,把几年的工夫都放下,似乎一无所有。上帝却把我呼召到加拿大去,那时九七的问题还未迫近,六四还未发生。而在那里,只有我一份微薄的薪水,但上帝养活了我一家四口,并没有缺欠。

十二年后,云柱升起,要再上路了。上帝要我起程,但我并没有确实的去向。上帝藉Thomas Green在一本灵修书所说的一句话,让我安心浮在水中。你要相信,基督徒的遭遇,没有巧合,都是在上帝计划之中。祂把我所考虑过的门都给我关掉之后,把我们带回香港,去做一些我从未做过的事。上帝并为我们住的地方,师母的工作,都有周详的安排和及时的供应。每一个弯角,看不到有路时,祂就开路,都好像在最后关头才出现,但是回望留下的足迹,就明白上帝早有预备,既有祂与我们同行,何必自己筹算?



六年后,另一个人生的危机出现,健康亮了红嬁,心力交瘁不能再撑下去了,令我不能不面对另一次转变。主对我说,你牧养我的羊吧﹗随着这「心灵」的召唤,我从传播机构,回到「大后方」去。这是上帝给我另一个surprise,just one more surprise, 那是我的经历,也是每一位上帝儿女要经历的。与上帝同行,会有很多SURPRISES,都不是偶然,在想不到的时候发生,要以感恩和信靠的心去接受,就体验到上帝的同在,并丰富的恩典倾倒下来。

想起一首圣诗︰“I Was There to Hear Your Borning Cry” ("你哇哇坠地时我在那儿")

I was there to hear your borning cry,
I’ll be there when you are old.
I rejoiced the day you are baptized,
to see your life unfold.
I was there when you were but a child,
with a faith to suit you well;
I’ll be there in case you wander off
and find where demons dwell.
When you found the wonder of the Word,
I was there to cheer you on;
You were raised to praise the living God,
to whom you now belong.
Should you find someone to share your time
and you join your hearts as one,
I’ll be there to make your verses rhyme
from dusk till rising sun.In the middle ages of your life,
not too old, no longer young,
I’ll be there to guide you through the night,
complete what I’ve begun.
When the evening gently closes in
and you shut your weary eyes,
I’ll be there as I have always been
with just one more surprise.I was there to hear your borning cry,
I’ll be there when you are old.
I rejoiced the day you were baptized,
to see your life unfold.

Saturday, April 19, 2008

信仰传统不是个标签


罗锡为牧师

' 又说:"我是你父亲的上帝,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摩西蒙上脸,因为怕看上帝'(出埃及记三章六节)

犘西第一次”面对面”与上帝相遇时,上帝告诉他,我是”你父亲的神”。不但如此,还可以回溯至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上帝说,祂是以色列”列祖的上帝”。摩西必须确定,上帝和他有何关系?他离开

埃及王宫,为了寻根。他自知是希伯来族裔,而他一定会知道,他的民族信仰的,是上帝。不过,他必须弄清楚一件事,上帝不是民族的,传说中的上帝(当时并未有圣经,有关上帝的作为靠口传),也是他”个人”的上帝。

我是第三代基督徒,自小就去教会。家族都是信主的,很容易把信教变成一个家族传统,像在香港出生和成长的人,对”藉贯”的看法一样—不知其所以然的一个标签。小时候,唯一意识到自己是基督教徒的场合,是在学生手册上,填写籍贯和宗教一栏。同样是很遥远的,是上一代传下来的一件事。其实,不是任何学校都要求填写宗教信仰一栏,我自小到大,都是在教会学校读书,才会有那个”题醒”。

像摩西一样,那些出身自基督教家庭或家族的人,不能只做个”挂名”基督徒,都必须有与主面对面的时刻,认出上帝也是他个人的救主。上帝说,祂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上帝要摩西明白,祂不是个笼统的,含糊的”宗族神”。创世记从第十一章开始就记载,上帝和这三位族长个别交往的历史。

希伯来书说,”上帝被称为他们的上帝,并不以为耻”,因为他们都是有信心的人,并且存着信心死的,等候永城,那更美的家乡(希伯来书11:13-16)。我们必须认识上帝是位既崇高,又是那么亲切的上帝。但摩西是个”承先启后”的人物,所以他的信仰必须追溯至亚伯拉罕,和昔日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创12:1-3),他不单是为自己的子孙领受祝福,更要成为”地上的万族”的祝福。所以,主耶稣引用”我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上帝、雅各的上帝”时,祂说,”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太22:32)。

我们必须认识上帝是每个世代,每个个人的上帝。祂在我们每个人生命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就有恩典。在属灵的意义上,不单摩西和亚伯拉罕是个承先启后的人物。以撒和雅各都是。不单是那些族长,属灵伟人是。在主里每个人都是。假如到了以撒,那位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属灵经历的以撒就”失传”了,”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那就没有连续性,就”断缆了”。而那”信”,我们”承”接了,也要”传”给下一代,也要传开去,给地上的万族,因为上帝不单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摩西的上帝,也是我们的上帝。

Friday, April 18, 2008

心香久长



罗锡为牧师2008-04-17


烧香与基督教信仰有冲突吗?以琳团一位团友问。


上帝吩咐摩西建会幕,在施恩座前,设香坛,着亚伦早晚烧用馨香料制的香,作为上帝子民世世代的香。后来的圣殿里,有祭坛,也有香坛。以赛亚在圣殿里看见上帝显现,殿里充满烟云,是祭坛、香坛的烟,都是馨香的气味。直至新约时代,施浸约翰的爸爸撒迦利亚,轮值在圣殿当班,做的事是烧香。他烧香时,百姓就在外面祷告(路1:9-13),而天使在香坛旁出现,向撒迦利亚报告,他求子的祷告蒙应允了。香坛设在施恩座前,是祷告的地方。


香,代表上帝子民的祷告。香炉,也是在天上敬拜的场景中出现。启示录五章描绘在宝座前的敬拜聚会中,四活物和廿四长老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着琴和盛满香的金炉。约翰说︰「这香就是众圣徒的祈祷。」(启5:8)第七印揭开时,圣经说︰「另有一天使,拿着金香炉来,站在祭坛旁。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座前的金坛上。那香的烟和众圣徒的祈祷从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上面前。」(启8:3-4)烧香,代表祷告。香,就是圣徒的祷告。圣徒是谁?就是所有上帝的儿女。


以色列亡于巴比伦,圣殿被毁后,上帝的子民分散各地,不能回到圣殿祷告,献祭。他们改为在会堂里祷告,读经和听道。回归后,重建圣殿,圣殿祭礼,断断续续的恢复了约两百年,又给罗马帝国摧毁了。但香坛所代表的圣徒的祷告并未止息。


今天,上帝的子民,仍燃点着「心香」,比一切所能烧的香更久长,而且永不熄灭的香,上陈到天上宝座前。像亚伦在圣殿里早晚烧香祷告,上帝的儿女也不住祷告。我们的身体就是圣灵的殿,我们的祷告是久长而不灭的「心香」,那是在上帝面前可喜悦的「献礼」。而像撒迦利亚一样,在我们的「香坛」前,我们的祷告必蒙垂听,像「青年圣歌」一首我很喜欢唱的诗所说的︰


尚未蒙允?不要说永不蒙允;

你的本分是否为主已尽?当你开始祷告,

祂已动圣工,神的工作必按时候成功;

只要你将心香点得久长,到了时候,

必见救主荣光,到了时候,必见救主荣光。

苦海跨桥



日期:2008-04-18
罗锡为牧师


前天一则新闻,一位学成回来的建筑师,为救朋友不果,双双从高处坠下身亡。


想起清明节假期,参加从前教会的「关怀小组」所唱的一首歌。那个聚会的时间为迁就我,让我能出席。


弟弟Henry主领那天的聚会,他选了几首"诗歌",其中一首是Simon & Garfunkel 的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那不是「圣诗」,却贴合主题。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十分流行的"欧西流行歌曲",我一听就喜欢,成为我其中一首"金曲"。当时,我曾把多首反映现代人心声的流行歌曲,串成一个团契的聚会内容。我甚至译成中文,叫它做"苦海跨桥"。 Paul Simon写的歌词,表达了那个时代美国年青人的迷惘、失望和孤单,越战、西方社会的腐化、价值的失落。他写了一首 ”I Am a Rock, I Am an Island” (我是块顽石,我是个孤岛),也把"苦海跨桥"这首歌给了他那个世代。


“When you’re down and out,

when you’re on the street,

When evening falls so hard,

I will comfort you.

I’ll take your part,Oh!

When darkness comes and pain is all arou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s,

I will lay me down.”


说的是一个朋友,一个愿意把自己趴下来,做朋友的一道桥,跨过苦水,让他经过。


而我们唱这曾经是流行金曲的"苦海跨桥"时,想到为我们付上生命代价的基督。祂就是我们那道跨桥,给我们跨上,经过汹涌洪涛。

Thursday, April 17, 2008

退修中的牧养所思



罗锡为牧师2008-04-16

昨天,全体同工们出外,退修了一天。

早上,在山顶小道绕了一圈。中途,在公园聚会,刘姑娘给了同工们培灵讲道。在步行时,大家都不作声,把自己融入山顶的鸟语,虫鸣之中。

下午,在中环的圣约翰座堂有一小时的默想。同工们可以在礼拜堂内外的地方,「懐缅过去,思想将来」。

散会前,我们在高耸的石十架下齐集,由我做了个短讲。我讲了些坐在圣约翰座堂里的所思。从礼拜堂的历史,陈设,宗教艺术,想到牧养,想到教会对社区的使命和角色。

进入礼拜堂时,在大门两侧,看见了般含和Davis两位英总督的徽号。礼拜堂是香港最古的建筑物之一,有超过一百五十年历史,是殖民地时代重要的地标。早期,在海港也可以看见教堂的塔顶,那是个哥德式建筑。教堂的钟声,为当时中区的居民和工作的人报时。圣约翰座堂是属于英国教会(圣公会)的,将英国教会的属灵传统带来香港。

我们浸信会也带来浸信会的信仰持色,传统不同,习惯各异,但都是敬拜同一位主耶稣基督。进门时,地上铺了唐朝景教十字架的镶嵌画,代表东西基督教文化的相遇。正前方是主耶稣钉十架的彩色玻璃画,十架下左方是马利亚,右方是约翰,背景是耶路撒冷。左方,有一幅耶稣平静风浪的彩色玻璃窗,一侧有一个海员和两艘邮轮,另一侧有两艘中国帆船和一位赤脚的蛋家妇人。记录着维多利亚港从前是个商港和渔港的历史,而主耶稣眷顾着香港人的民生。而圣约翰教堂守望着港口,从教堂那里,牧养和关怀香港的黎民百姓。圣约翰座堂的得名,因为有「主教的座位」,做礼拜时,如果主教在那里,会坐在那个座位上。

我们的教会没有建筑物,就算建了个礼拜堂,也不会有个特别的座位给谁人。不过,我们聚会的时候,每一个组成教会的肢体们,在我们心里,都应该留个至高的座位,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而第一城浸信会既在沙田城门河畔聚会,我们有责任,做第一城及附近社区的灯台,发出真理的明光照耀。

Monday, April 14, 2008

平安是心里有个底





罗锡为牧师2008-04-08

平安,不是没事发生。没事发生,你不需要有”平安”这个感觉。

平安是当你在生命的轨道,被抛了出去,向下跌的时候,在低点,甚至是谷底,你知道有人承托住你。

在抛离平时的轨道,在向下跌的时候,你就不会傍徨,慌乱,失去盼望。因为你知道有人会在那里,接住你。

接住你的那一位就是我们的主,我们的上帝。

而你伸出你的手,让上帝抓住你,拉起你,那就是信心。

小时候,每有马戏团来演出,妈妈都带我看。我最喜欢看的是空中飞人。我佩服空中飞人在吊在帐幕顶的秋千荡来荡去,能在空中翻腾,真是英雄。有一次,空中飞人邀请小孩子在半场时可以跟空中飞人握手,并和他说话,我也站在队中,挨到他面前。我问空中飞人叔叔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本领那么高,可以在空中飞来飞去?」他说,不是我的本领高,而是我的师傅的本领高。他指住站在他旁边的另一位空中飞人。他不在半空翻腾,他负责接住飞人。空中飞人竖起大姆指,说,「我知道我在空中翻跟斗时,向前伸出膀臂时,他就能把我接住。」

我们的生命中,有高点,有低点。有时好像走到死胡同,有时好像前路迷茫。但是,祂为能我们在沙漠中开道路。祂就是我们那位能接住我们的「师傅」。当我们生活里有什么不能逆料的事,好像给抛离轨离,而没有着落,要落空了,要掉到最深的深渊里的时候,祂就在那里。只要我们信靠祂,向祂伸出求援的手,祂一定会把我们接住。这就是信心,就是依靠。

我们的平安,就来自心里有的这个底。

Friday, April 11, 2008

Just For Fun



2008-04-09
罗锡为牧师

我们的心脏都不能抵受太多突发消息。


有时,只要收到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就会令一个原本是快乐的场合扫兴,甚至把幸福的人生搞垮了。像约翰福音记载,耶稣参加迦拿的婚宴,满堂宾客,酒兴方酣,意尤未尽的时候,管筵席的报告︰「酒用尽了。」


酒用尽了的消息,不会马上公布,公布了,即是把客人都请走。婚筵不够酒奉客,非常失礼。主人家一定会事先安排妥当,只会多预备,不会不够的。犹太人和中国人一样好客,没有人会待慢客人的。但是,酒的确是喝光了。可能出了岔子,来了几个酒量极大的客人,或是酒埕有裂缝,把酒漏掉了。


消息来到主耶稣那里,祂在席上。主耶稣总是乐意接受邀请,参与小区,乡里的聚会。喜事,祂会来,与人一起快乐。丧事,祂一样来。这个喜宴刚好请到耶稣来,而酒用尽的消息也来到祂那里。祂吩咐仆人把清水倒满水缸,搯出来的,是最香、最醇的美酒……


其实耶稣不必彰显这么一个神迹。酒用尽了,不是天塌下来的大事,也不是要救灾救命。把水变酒,只是为那个场合添些欢乐。主却愿意为我们做些事,just for fun,让人们有个值得记念的场合、可以多享受些人生的理由、有一股迎向明天的冲劲……


所以,我们不单要在不快乐时才想起主耶稣。在快乐的时光里,也要邀请祂一起来。或者,在淡如白开水的生活中,更加要想起主耶稣,让祂为我们平淡的人生,增添些色彩。

解开一个疑团



日期:2008-04-11

罗锡为牧师

我在《时代论坛》的「教牧热点」专栏写了一篇《放下了心头一件事》,将在下个礼拜出版。其意思和这篇「每日灵舍」的文章一样。


记得说过,有些大大小小事情,好像是个谜,不能解释,如养在鱼缸里的两只巴西红耳龟,离奇失踪。放在门前晒干的一只海星跑掉了……等等,后来无意之中,发现真相。人生有许多谜团,好像无法解开,可是,答案可能会偶然给你遇上。


「基督日报事件独立调查团」昨天开了一个简报会,详细报告随后公布。我心头的那件事,终于放下了。一个错纵复杂,令人费解的谜团,终于得以「破解」,并不是费多少力量的问题。往往是灵光一闪之间,开了窍。而答案,可能远在天边,却常是近在眼前。


我们生命里,有许多尚未明白的事。保罗说,我们如今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有一天会面对面了。我们是不是有些问题,在那天见主面时,带同一起去见祂,问过究竟?或许不必。到那个时候,觉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今天,有些关系神国度的事,谦卑地求问上帝,圣灵自必会将上帝的心意给祂的子民启迪。真理的亮光愈照愈明。

谁是我的「好街坊」




日期:2008-04-10
罗锡为牧师

昨晚为第一城求平安的祷告会,来了十多位街坊,和十七座那个家庭的朋友。


原本不认识的人,围成几个小组,吐吐心事,甚至说到心底的哀伤时,有人掉下泪来。小区里的一宗不幸的事情,让我们真的变成「街坊」了。


有一位朋友说,与那户人家相识多年,曾在他困难的时刻,给他帮助。可是,当他们在困境中,却没有与他们一起度过。这份难过和内疚,我们是明白的。我们的街坊,朋友,如果在他们最困难,和无助时,帮他一把,事情可能不会那样发生……


主耶稣在「好撒马利亚人比喻」问的,其实是︰「谁是我的好街坊。」


那位过路的,it so happened,刚巧在那里,就在那个处境伸出助人之手。他没做些什么伟大的事。Being there and doing what he can. 好街坊不必为人做大事,很小的事,像开个祷告会,让心灵有重担,或有心事的人,可以走进来,和我们一起祷告。


开个祷告会,不是做骚作秀,我们没有大锣大鼓,只是being there 和告诉我们的街坊,we care.


我有一个极大的心愿,就是我们的教会一浸,能成为一城的好街坊。一城的居民,个个都以我们为好街坊。

Tuesday, April 08, 2008

恕道︰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




罗锡为牧师


4月7日是我的生日,也是个特别的日子。


1994年4月至7月,卢旺达发生震惊世界的种族灭绝大屠杀,约有80万至100万人惨遭杀害,其中大部分是图西族人。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12月23日宣布,每年4月7日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


如果要反思的话,不是将种族仇恨加深,而是要饶恕。


《圣经遇见小故事》第34个小故事,题目是「饶恕的功课」。



1999年,大屠杀五年后,有一个记者到卢旺达访问,在一个小教堂周围,看见树干上布满大刀砍杀的余痕。教堂里面,铺满被杀者的尸骨,几乎看不见地板。


2003年,记者再访卢旺达,发现当地基督徒正在体验什么是在基督里的饶恕。在一个聚会中,牧师请会众把自己最深的伤痛写在纸上,钉在会场中的十字架上。再把十字架抬到外面,用一把火烧掉,帮助他们从痛苦的记忆中得到释放。



有一位图西族(差不多给灭绝的一族)的女传道,从小就仇恨残害他们的胡图人。在一次聚会中,有一位胡图族的弟兄公开说︰「我代表我的族人站在这里,请你们饶恕。」



当时在场的那位图西族女传道,感到主对她说︰「你心里一直想杀胡图人,你和他不是完全一样吗?」她就流泪,冲回房间,拿出一条新裙子,放在这位胡图族弟兄的脚前,说︰「我是图西族人,我原谅你;同时也请你饶恕我对你族人的仇恨。请将这条裙子放在你浴室,你们全家沐浴出来,用它擦脚,想起我这个常在心里杀胡图族人的妇人,在请你们饶恕。」



这个世界充满伤害和仇恨,不单卢旺达教会要学习悔改和饶恕,所有的人都要。
恕道,许多哲理和宗教都说,但来自加略山十架上神的赦免和饶恕,使我们饶恕人成为可能的。


以上是「小故事」教训我们的「大道理」。

Wednesday, April 02, 2008

生命结局可改写?



罗锡为牧师

沙田第一城算是个中产的,富裕的社区,但在几个月内,相继有两宗自杀事件。最近一宗,十七座住户,一家三口,疑因财务问题,烧炭死了多日,才给发现。他们这一家人,是我们第一城浸信会的街坊,平时可能和我们在街头,商场里擦身而过。这件不幸的事,令我们心情沉重不安。

刚巧在下礼拜一(明天),拉撒路会举行「重写生命结局篇」的异象分享会,邀请我参加。因为我早前曾在星岛日报”谈天说道”栏写过一些为香港这个城市的人「治病愈伤」的文章,他们想和我分享的同样的异象。拉撒路会主要是服侍伤病的人。他们注意到心灵的病患,比身体的创伤是更难治愈。怎样才能帮助走到生命尽头的人,改写他们生命的结局呢?

假如十七座那家一,在其走投无路,绝望无援之际,有人在他们身边,与他们分忧解困,为他们守望。又或有些地方他们可以去,反省检视他们的生命,而能给他们看见一个希望,一条出路。他们的「生命结局」一定会改写。

生命的结局,是谁替我们写的?我们都是自由人,所以都是由自已写的。可以怎样写?就看看我们的生命里有什么资源了。有的人丰富,有的人缺绌,但是,最丰富的资源,还是从我们的救赎主而来,从我们所属于的蒙救赎的群体而来。那是生命的活水泉源,我们都汲饮了。

而我们对社区的关怀和守望,或许能帮助有些人,改写他们的结局。在这时刻,在昨天的同工会中,我们决定办一个「为一城求平安」的祷告会,下个礼拜三晚举行,并联络区内附近的住户和小学的家长。我希望一浸的兄姊们和一城的街坊,都能发挥做「街坊」所要做的,彼此守望,互相扶持,为住在第一城的人求心灵的平安。

祂看顧


上帝既看顧小麻雀,
也能看顧飛机


罗锡为牧师

日期:2008-04-01


今天早上,有两则新闻抓住了我。第一则发生在第一城,电台新闻报告十七座一家三口烧炭自杀,心有戚戚然。他们可能是曾与我在银城街擦身而过的街坊。第二则在火车上看到,港龙飞机一只引擎故障。画面上看见真实场面。机舱冒白烟。有人以为没命了,有夫妇以为永别。几经危险,飞机回航,安全着陆。


联想起昨天说到薛华说的「信仰」问题。基督徒相信有一位肉眼看不见的上帝,我们和祂说话,祂会替我们启动墙上那停了的钟吗?他在”Death In the City”也说了一个个人经历。1947年,他一个人坐DC4型号飞机飞欧洲,是他第一次作长途旅行。在太平洋上空,他听到机翼的引击有奇怪的声音,就从座位起来,把外衣从行李箱拿下来,并对空中服务员说,引擎有事。服务员说,没事的。不久,机长报告,一边机翼的引?死火,飞机正向大西洋掉下去,并告诉机上所有的人作最坏的打算。机长打了一个求救电报,美国的电台作了实时的报导。薛华师母和女儿知道他在机上,恳切的祷告。薛华当然也拼命求告上帝。


当飞机快要俯冲到水面,引擎忽然有了动力,开始向上爬。全机的人死里逃生,安抵目的地。着陆后,乘客一一向机长道谢。机长说,其实他们已经死了。通常一架飞机的两只引击死火,是无法再发动的。这次,在最危急关头再试一试,竟然打着了。他没法解释。薛华对机长说,我知道为什么你可以打着引击,因为有人为我们祷告。机长的反应,好像不以为然。他可能不相信神的存在。但是,基督徒相信,上帝看顾祂的儿女。祂既看顧天空的小麻雀,也看顧在天上飛的飛机。大能的上帝能随时介入,改变世界的历史和人的命运。


我们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