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t Shot

Bust Shot

Thursday, April 28, 2011

「虎父」发威

罗锡为牧师

美国华裔「虎妈」,教出「虎女」的故事,我不以为然。如果我的女儿还小,我不要像「虎妈」。

我不是虎爸,锡祺(师母)也不是虎妈。我们两个女儿也成不了虎女。孩子们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长大,我们就满足了。

有一本书写给父母看的书,叫做《六A力量》。很多「虎妈」看见书名,就毫不考虑的买,以为那本书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在会考或高考会到6个A的佳绩。

那本书是教做爸爸的,如何成为儿女眼中的英雄。其实,孩子小时候,心目中第一个英雄就是爸爸,只不过爸爸后来没有发挥那6A的力量。当6A爸爸也不容易,对有些爸爸来说,比在高校拿6个A更难。那6个A是︰

    Acceptance接纳
Appreciation赞赏
 Affection关爱
Availability时间
Accountability责任
Authority权威

  六个A都不用付钱去卖,也不能卖得到。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从爸爸身上得到的,就是这些。孩子们好的地方和坏的地方,大部份都是从父母学来的。孩子眼中有个英雄,而他的英雄就在他身边,他不必威迫利诱,也会上进,成为一个个爸爸心中的「虎儿」、「虎女」。

Wednesday, April 27, 2011

不要做「胡涂」

罗锡为牧师
2011-04-26
我不怕基督徒文盲,我只怕他圣经盲。

从前在一个「新区」(屋邨)牧会,会众许多是没上过学的妇女。不过,因为信了主,学习读圣经,终于读懂了圣经,认得许\多字,可以读报,破除了文盲。

我们一浸的长者区,设有「识字班」,教那些没有机会受教育的长者认字、写字。他们那一大把年纪,眼力和记忆都退步了,为何如此努力?为了能读圣经。

可是,今天许多人信了主,他们不是文盲,却都对圣经一无所知。为什么会如此?不是没有听过道吗?都听过,但没有认真的读经、上主日学和参加团契。每主日听道,浮光掠影,像雅各布书说,听了就马上忘记。

幸好,他日在天堂大门口,不用考「圣经通识」,否则很多基督徒进不去。不过,在地上为主而活,为主作见证,而完全搞不通信仰,那些信徒,遑论要做主门徒,简直是「胡涂」。

所以保罗勉励我们,不要作胡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提摩太与约书亚

罗锡为牧师

有些人的年纪,很难被人看得出,好像永远年轻。
圣经有两个人物,常被我们弄不清楚他们几岁了。一个是新约的提摩太,一个是旧约的乔舒亚。

提摩太是保罗的学生。保罗写了两封信去提点他,教他做牧师的道理,并且勉励他「不要叫人小看他年轻」。于是,提摩太就成为了教会「少年团契」常用的名字。其实,在提摩太前后两卷书信中,他已经是教会的「监督」身份,是教会的”supervisor”(监督一词原文直译之意)。论辈份,算是个「后进者」,他跟随保罗学习事奉,是保罗的属灵的儿子。但当得起监督职份,絶对不会是个少年人,或许已经进入「人生第二场」(the second half)。不过,在那些看着提摩太信主,成长的父执辈,他永远是个后辈。但是,保罗明白,新的一代领袖必须有出头的日子,而且自知被浇奠的时候到了,就鼓励提摩太承担监督的职份,在父执辈前,不必怯懦,以神的仆人的风范和榜样去领导教会。

约书亚也是一个在我们心中永远「年轻」的人物。我们总是记得他的师傅摩西在申命记三十一章,三次叮咛他,要他刚强壮胆。在老一辈领袖的眼中,对后继的人总是有点不放心,因为只是个「助手」。我们不要错觉,以为约书亚接任时,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其实,那时,他追随了摩西四十年,是个屡建奇功的战士。进入迦南,乔舒亚和迦勒是两个硕果仅存的「老出埃及」。假设乔舒亚和迦勒年龄相若,按约书亚记14:7-10参考,他以以法莲支派的领袖的身份,获派为征察迦南地的探子时,应该有四十岁。是所谓「人生第二场」。进入迦南时八十岁,和摩西在荆棘火焰中蒙召时的年纪差不多。

约书亚的征服生涯,在进入迦南几年后就大致结束。上帝对他说︰「你老迈了,还有极多剩下的未得之地。」(书13:1)工作永远是做不完的,约书亚有了年纪,也要从前线退下来。但是,他的生命并没有生锈腐蚀。他负责分地,看见以色列人得享安宁,带领他们事奉神。一直活到一百一十岁,是个好生好死的硬汉子。

Thursday, April 21, 2011

「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



罗锡为牧师

「这血」,是主耶稣自己的宝血。
「新约」,是主耶稣藉祂在十字架上被钉死所流的鲜血。

这是主耶稣立主餐时,向门徒说的话,记在路加福音22:20。祂说,这血是为你们流出来的。

今天,是受苦节前夕,即「立主餐日」。有些教会在今天晚上聚会来记念。

十字架和血(主餐),都是我们和主耶稣之关系的记号,领主餐时要思想。有些教会,像改革宗教会,在主餐前一个礼拜,牧师就向会众宣布,要「虔备心灵」。在受苦节时,更要思想。教会在受苦节前四十日,就开始作预备。这段日子,在教会年历上,称为「预苦期」,有些教会称为「大斋期」,要求身心灵的操练和预备。

有一本老书,叫 魏德海(Leslie Weatherhead)所写。他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的「约」字,是犹太人婚礼所用的,是一个建立夫妻亲密关系的「立约」仪式。他引用一位芬德烈教授(J.A.Findlay)的研究,说为新娘洗脚,是犹太人婚仪中的一个节目。而主耶稣立主餐前,也为门徒洗脚。又正如许多先知把出埃及和旷野漂流的经历,说为上帝「邂逅」以色列人,又把「逾越节」说为上帝和祂子民结婚的仪式,那么,十字架和宝血,比作主耶稣把我们聘为妻的证物,也是很多「灵修默想」的主题。

十字架,把我们吸引到主耶稣跟前,十字架展示了祂的牺牲和大爱。我们要觉悟前非,放下自己,投在主怀里,与主合而为一,永远同居,以我们的爱还祂的爱,结合而为在基督身体里面的一个神圣的团契。

那么,十字架的作用,只是把人吸引来到主耶稣面前。

Wednesday, April 20, 2011

受浸之后


写给将于2011年5月1日受浸的基督「新门徒」

罗锡为牧师

使徒行传描述了耶路撒冷教会第一届「入会礼」的盛况︰

「这样,领受他话的人都受了浸,那一天门徒大约增加了三千人。他们都专心致志于使徒的教导、团契、擘饼和祈祷…」(使徒行传2:41)

入会的方式是藉「浸礼」与神立约。领受浸礼的人,都叫做「门徒」。教会没有要求他们上过「门训课程」才把「门徒」的身份颁给他们。当天受浸,当天就是「门徒」,在浸礼中,与主同死,与主同复活,一生一世跟随主。

受浸加入教会的人,都立了志愿,做主的门徒要做的事,就是专心致志于四件事︰

一、 使徒的教导
留心听道,勤于查考圣经,遵照神的仆人的教导而生活。

二、 团契
在主里肢体相交,人人都是团契的一份子,彼此守望,勉励和扶持。

三、 擘饼
守主餐,是一个记念主、等候主再来的礼仪。

四、 祷告
祷告,是个人和群体的敬拜生活。

没入浸礼的水,从浸池冒出来,你就是一个专心致志于这四件事的「门徒」。

圣经通识


罗锡为牧师

日期:2011-04-20
与两位传道人合教成人主日学「圣经通识」,发现有部份弟兄姊妹,对找圣经书卷有困难。如要读哥林多后书,因为不懂六十六卷圣经排列的顺序,不知道它是新约的、是书信,是保罗写的。从圣经目录去查,由头找到尾,所费需时。

又如要谈到圣经历史,不懂得创世记那几位重要人物的名字,包括:以色列史前的挪亚、以色列的三大族长和约瑟,根本就无从说下去。

那么,士师是谁?为什么有南北两国?犹大国被掳和归回的事件没有印象,就不用谈两约之间的事了。

谁能把十二支派、耶稣十二门徒、启示录七教会逐一数点。保罗三次巡回布道每一站头不用说了,至少能说出,最初从那个城市出发,而最后去到那个地方。

有一个老掉牙的笑话,说很多基督徒读圣经,从创世记开始读,却不能「出埃及」。

还有,知道这些「硬」知识、「冷知识」,也不一定读通了圣经。读通圣经,是能站在一个天国的瞭望台上,看到神对今日世界有何亮光,让我们在当下的生活里,行在主的旨意中。

Friday, April 08, 2011

磨利普通語

罗钖为牧师

主日崇拜後出發,晚上抵達海南省海口市。吃過晚飯馬上站講台,台下坐著海南省基督教兩會五十多位教牧同工,那是百年未逢的一次全省教牧同工退修會。

舟車勞頓,帶著微恙,體力尚未恢復,有點擔心能不能撐得住。看見同工們渴慕神話語的心,一邊聽道一邊打筆記,我也不敢怠慢,把能拿出來的最好的東西都端出來。

普通話生疏了,第一晚的講道來得有點吃力。第二、三晚漸漸進入狀態,可惜聚會要結束了。

從前,有一段時間,用普通語講道的機會多一點。特別到美國教會講道,很多時候要捲起舌頭說「官話」。也曾在一個國語教會當過幾個月攝理牧師。近年來,除了隨教會的差傳部去河南湖北交流時,要說點普通話外,差不多沒能派用場。

去年,到台灣旅行。宇宙光的義務總幹事社長林治平教授,請我在早會上跟同工靈修分享。林哥聽了我灑滿一地鐡鏽的國語後,對我說︰「你的國語退步了。」當年,他常拿我的國語跟梁燕城博士比較,說我的國語比他好。這一次,我不進則退,給梁燕城趕過頭了。

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工具。無論是書面語和口語,常用才會流暢、通順。很慚愧,這些年來,回到教會當牧師之後,很少到外面「領會」,缺乏練習。於是,做成這次努力地「捲舌」說普通話,舌頭打了結。

說普通話的人,佔全世界人口四份之一至五份之一。知恥近乎勇,為要向同胞還福音債,是時候把普通話,我這把生了鏽的刀,拿出來磨鋒利點了。

Thursday, April 07, 2011

人生第三场

罗锡为牧师

廉颇老矣。

圣经中有一位老者迦勒,八十五岁却不言老,请缨上阵,抢攻山区,要与身材魁梧的敌人作战,要拿下寛大坚固的城。

他出道四十五年,随长老官摩西,旷野漂流四十年,又与乔舒亚并肩作战,在迦南东征西讨。他这样看自己︰「现今我还很强壮,像摩西差派我去的那一天一样。无论是战争,是出入,我现在的力量和那时的力量一样。」

这有可能吗?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不再年轻的迦勒,凭什么夸口,四十五年岁月的流逝,没有耗捐了他的体力和健康?

我们都听过鲍伯班福德的畅销名作《人生下半场》(Second Half)。这本书出来之后,我们都把人生分上半场、下半场来谈。其实,译者和读者都搞错了。书名应该译为「人生第二场」。

班福德原来是管理学大师彼得杜鲁克的学生,人生下半场的说法,是从老师借过来用的。杜鲁克他把成年的人生阶段分为三场。第一场是大学毕业或进入职场到四五十岁,这是人生起步,为了工作的成就而活。第二场是四五十岁到七十五岁,是寻找人生意义和实现理想的时候。然后,步入第三场。是个慢下来的时间,把人生的智慧,与人分享。杜鲁克享年九十六岁,在他的人生第三场,影响不减于当年。

而迦勒八十五岁了,进入了「人生第三场」。但凭天赋的体力,和坚强的意志,仍做着第二场的事—实现理想。他的理想是得着摩西应许给他的地方。(书14:9)年龄不是限制,在乎一个人的心志。而迦勒比别人不同,他另有一个心志,专心跟随耶和华。

从迦勒、杜鲁克、班福德身上,我们看见,人生无论是第一场、第二场或第三场,生活的步调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但都要活得一样的充实、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