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對人生的一場激辯
羅錫為牧師
虛空的虛空!
基督徒記不起《傳道書》說些什麼,也應該記得這句《傳道書》名言。
常以為《傳道書》的作者是古代的「存在主義者」,將卡謬説的「薛西弗斯」神話」,用他的語言再嘮叨一遍。第一章描述大陽升沈,江河流轉,大風起落,頗有些文學的「存在主義」的味道。傳道者老是在埋怨,嘆息人生荒謬,了無意義,把已經是不太鼓勵人的世界,描得更陰沈,更灰暗。
《傳道書》不像是一個信有上帝在的人說的話。或許,是為了傳福音,說服未信主的人,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勸他們早日信主吧?
現在我的看法不同了。
拿《傳道書》講過道,寫過文章,不下數十篇。第三章「生有時,死有時」那一段講得最多,包括佈道會和喪禮。最近四年,在三個教會把「傳道書」講一遍。每次都把傳道書再讀它一遍,再做一次釋經的工夫。
最近,在活道浸信會講《傳道書》,預備講章時,眼前一亮,從經文的結構,如第三章的「生有時死有時」的扇形結構,看見有一種張力好像從紙上的字面透到底背。又看到論述不同主題,有兩把聲音在對話,輪番發言之際,有時有人會急不及待插嘴,評論對方的看法。有時針鋒相對,各抒己見。不難看到有一張是「烏鴉嘴」(專説負面話),論調消極,悲觀,懷疑上帝。他說無論人做什麽,包括行義,智慧都一無用處,因為一切都是注定的(「定期」)。
另一個見解的腔調不同,積極,正面,但一樣的踏實。他質疑對方所説的悲觀言論都也是虛空罷了。他見證「天理循環」,人在做,神在看。生命是神賞賜給人的禮物,人間世務,有上帝所創造的規律,而且有祂介入的「時機」,扭轉生命,化危為機。
這種論調和語氣的矛盾,貫穿整本《傳道書》,交織在經文之中。有兩個解釋。第一個解釋,是傳道者自己跟自己辯論。不過,可能把他變做一個「精神分裂」的人。第二個解釋,《傳道書》涉及兩位至三位參與的人。一位是卷首第一章第一節和卷來結論的編輯者,內文是兩位持不同神學見解的人的爭論,像《約伯記》中,約伯和友人的辯論。更有可能,編輯者就是那個和「烏鴉嘴」抬槓的人,說出一位相信上帝的創造,眷顧和審判的經歷和看法。
這本書稱為《傳道書》,希伯來文是Kohelet,有集會,集合的意思,所以譯名是《傳道書》,是傳道者在聚會中的講論。若果這是一個懷疑論者和一個篤信上帝的智慧人的「對話錄」,場景可以是一個集會,或者是編輯者把對話集結成書,也可以稱為Kohelet。
嘗試這樣讀《傳道書》,一定讀出新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