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t Shot

Bust Shot

Monday, November 20, 2006

米蓋朗基羅的宗教情懷(三)

丟了一條腿的 Pieta

羅錫為

徐志摩筆下的翡冷翠,果然有魅力。Fienze,它的意大利名字,英文叫Florence,即弗羅倫斯。那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米蓋朗基羅有很多著名的作品,要來這裏看。很多人專程來看大衛像,那確是驚世的藝術作品。複製品放在雕蓋長廊上,供人拍照留念。我也不放過機會,著師母站在大衛腳下,留下倩影。

弗羅倫斯值得看的東西太多了,Medici Chapel和各名家大師的博物館,街頭巷尾都是。因為《達芬奇密碼》帶旺了法國羅浮宮博物館的生意,這裏的達文西畫展,大排長龍。其實,每個博物館都人山人海。很稀奇,反而在「翡冷翠座堂」(Duomo)旁的博物館並不如想像中擁擠,可能人流都吸引去看著名的「八角浸池」和Duomo。

我們在這個站只停八個小時,要看弗羅倫斯又要看比薩鈄塔,時間匆促,我只能集中看放在這個博物館的Unfinished Pieta。據說,是米蓋朗基羅為自己的墳墓作的,又據說,或是米蓋朗基羅或是他的助手之錯,弄壞了些東西,米蓋朗基羅就把它放下,沒完成。弄壞了的地方是主耶穌丟了一條腿,米蓋朗基羅喜歡從一塊石雕成一件作品。用另一塊石頭補上去,石頭的色調和紋理都不同。

我這個門外漢也看得出,這組雕像所用的材料,比聖彼得大教堂裏那個 Pieta
所用的,粗糙得多。當然,尚未完成,也未經琢磨。賣花姑娘插竹葉,他沒有為自己用最上乘的石頭。不過,作品的價值,不在乎用料是否名貴。而尚未完成的作品,也值得珍味。米蓋朗基羅有很多作品都是未完成的。

雕像的主題,是主耶穌在十架上斷了氣,人們把祂的屍體卸下來,馬利亞和抹大拉馬利亞在下面扶住。但是誰幫忙把主耶穌放下來的?Unfinished Pieta出現了一個人物,就是主的「夜間門徒」尼哥德慕。

而尼哥德慕的容貌,赫然是米蓋朗基羅自己。他用自己作「模特兒」,很多古時的畫師都愛把自己畫進作品裏,做畫中的路人甲,路人乙,或某個不重要的人物。這種做法有點像在作品上簽名。

但是,在這組雕像中的尼哥德慕不是「路人甲」,他在構圖中佔了個十分顥著的位置,立在馬利亞和耶穌後面,他—米蓋朗基羅把自己/尼哥德慕放在那個場面幹什麼?

那是米蓋朗基羅在晚年時作的,他一生多姿多采的藝術生涯快要結束,將要見主面。在深沈的屬靈的反省中,他希望生命裏能有更新,回轉的機會。但是,也己老了,還能嗎?

尼哥德慕是他的答案,他問耶穌,人老了怎可能重生?主耶穌說,可以的,只要他將生命向上帝敞開,永不會太遲。於是,米蓋朗基羅把自己投入了尼哥德慕,在十架下,默想主的救贖大功大愛,並將自己再一次奉獻給主,為祂所用,正於尼哥德慕一樣。

那個博物館沒有用玻璃箱封住雕像,梵蒂岡一像。我可以近距離的看,差不多想觸摸一下雕像。我想,我不是欣賞,而是己經給攝進了米蓋朗基羅的靈性世界中,與他一起,在十架下,默想。只不過他是站主著,扶持著正在卸下的基督的身體,而我側從一個仰角,景仰他。

米蓋朗基羅的宗教情懷(二)

聖彼得大教堂的鎮堂之寶


羅錫為牧師

米蓋朗基羅的Pieta﹗嚮往己久。在聖彼得大教堂的天然光線下,白色大理石的雕塑,神聖而莊嚴,是米蓋朗基羅二十三歲的作品。論米蓋朗基羅的雕像作品,我選Pieta。他還有很多著名的作品,藝術的技法和意境極高,如放在弗羅倫斯的大衛像、和頭上有隻角的摩西像,但是論宗教的情懷,我獨鍾情他這件年青時期的作品。

基督受難,斷氣之後,人們把他的屍體從十字架卸下來。祂的母親馬利亞抱著祂,把祂橫擱在她膝上,一臉哀傷。她一隻手托住耶穌的腋下肋旁,另一手張開禱告,祈求天父垂憐。

米蓋朗基羅有那鬼斧神工的本領,在堅硬的大理石,把馬利亞的衣褶雕成布一般柔軟。母與子的臉容,主耶穌身體的肌理,兩個塑像的形態,互相呼應,栩栩如生。那是地上親情的流露。看到的,無不動容。

教堂裏,遊人眾多。遊客來到雕像前,知道這就是Pieta,都舉起照相機,把這稀世的藝術傑作拍下來留念。閃光燈此起彼落。我卻憑著圍欄,在簇擁的人群中,舉目默想基督的苦難,從不同角度瞻仰在米蓋朗基羅心靈裏的基督的聖容。

我對雕塑藝術沒有太深入研究,對藝術史的興趣主要是「宗教」主題,我覺得靈性的經驗,非筆墨所能充份形容。藝術是文字之外,最能表達宗教情懷的媒介。

基督仰臉,馬利亞俯首。從觀眾的視度去看,焦點聚合在馬利亞的哀傷,和向天求祈求憐憫,所以雕像叫做Pieta。Pieta是許多名畫、雕塑的主題,造型各有不同,而我獨愛這一個。馬利亞的憂傷容貌,正是上帝之子的受難的反照。她看見了基督受苦,體會了,也接受了。因為她心裏尊主為大,從起初,她就明白這是天父的心意。如果門徒不明白主耶穌預言祂上耶路撒冷背十架的意思,馬利亞一定會明白。三十多年來,她背負著這個擔心和憂傷。她跟隨耶穌和門徒上耶路撒冷,並在各各他山上,體歷兒子的死亡。兒子的傷痛和喪子之痛都在心頭。

如果米蓋朗基羅刻劃的是親情,母親的憂傷,那麼,從她的臉上,也反映在天上的父的心情。如果我們在那個時刻,仰望到天上上帝的臉容,祂見到獨生愛子所遭受的苦難和死亡,也必寸心欲裂。天父比誰都更能體會馬利亞的哀傷。

福音,是閞於上帝的兒子,道成肉生,投入人間,與人同情共苦,背負世人罪孽。這一個雕像,藉耶穌與馬利亞的關係,彼此的身體姿態和神情,和一個四福音書沒有記戴的場景,說了一個最重要的神學道理。

聖彼得大教堂在羅馬天主教會最輝煌的時代建成,樑棟巍峨,雕欄玉砌。裏面保存了不同時代,出自許多名家設計藝術作品,如聖壇、禮拜堂、雕塑、繪畫、風琴、石棺浮雕等,琳琅滿目,教堂裏面也供奉了天主教的聖徒遺骨,甚至有幾位偉大的使徒都葬在那裏。這都不是我們敬拜的對象,對我來說,都不能讓我有屬靈的體會。令我為之神往的,是米蓋朗基羅的 Pieta﹗千里而來,如果只能看到它,已覺得不枉此行了。

米蓋朗基羅的宗教情懷(一)


天縱英才的米蓋朗基羅

羅錫為牧師

十月原來是羅馬的旅遊旺季。入秋,但未有涼意。帶去的厚衣服派不上用場。

這次地中海之旅,最大的願望,是到梵諦岡看米蓋朗基羅放在聖彼得大教堂的傑作Pieta(基督受苦像)和他在西斯庭禮拜堂繪的壁畫。多年來,我對米蓋朗基羅的宗教藝術作品很有興趣,珍藏了一些他的作品的畫冊。一九九七年,去加拿大沙省信義神學院進修時,選修一科「舊約神學與藝術」,研究的主題之一是米蓋朗基羅在西斯庭禮拜堂頂的創世記和舊約人物和故事。

聞名不如見面,這一次,親眼看見了。

有人問,為什麼一個基督教牧師要看羅馬天主教的教堂和藝術作品?我想,如果要這樣分割的話,我們的教會歷史就會縮短了一千多年。因為直到1517年宗教改革運動,之前一段漫長的時間,只羅馬教會,東方正教兩大宗派,還有些 小數教派,如亞美尼亞教會和埃及的科普教會等。我們有很多不同意羅馬天主教會的地方,在神學,教制和禮儀有許多分歧,但有些屬靈的傳統和教會藝術,是屬於全教會的,我們不能把自己與教會的傳統割斷了。

米蓋朗基羅的藝術天才,也不是屬於某一個教會的,而是屬於上帝,屬於全教會,甚至全世界。許多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去看他的作品。

宏偉的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矗立梵蒂岡,遠遠就可以見到它的圓頂,是那裏的最高的建築物。聖彼得大教堂歷百多年才建成,經過幾個建築師的策劃。後來,責任落在米蓋朗基羅的手裏。天縱英才,這住文藝復興四傑(注)之一,多才多藝。他最初學繪畫,後來雕塑,但是他最擅長的是建築,其次才是雕塑,然後才數到繪畫。上帝把那麼多藝術才華都給了一個人,而他也將上帝恩賜給他的才華,用來榮耀上帝。

為了進入聖彼得大教堂看「基督受苦像」(Pieta),我和師母們排了半天隊,才發展我們跟錯隊,那是輪候上教堂圓頂,鳥瞰梵諦岡全景的。要搭升降機,到了,再爬三百多級樓梯,才可以到塔頂,年輕人也不輕易一口氣攀上去。樓梯沿著拱形的圓頂,逐層偏側,收窄,要儩身而上。身材肥胖的人爬上去會有難度。

從圓頂上面俯瞰教堂,極為壯觀,下面是所謂「聖彼得宗座」,而地底下是彼得的墳墓。他在羅馬殉道,葬在地下室。後來發掘出來,於是在上面蓋這個禮拜堂。

不由得不從心底驚嘆,當年有這麼一個偉大的心靈和巨匠,把這個教堂建構出來。雖然開了眼界,不枉爬樓梯的所付上的體力。不過,停在羅馬的時間不多,教堂有關門時間,分秒必爭,心裏盤算著還有多少時間進教堂裏面去看。我心裏最想看的,是米蓋朗基羅年輕時期的力作「基督受苦像」(Pieta)。

在圓頂的觀景露台步下來的時間,在石階的底下,看見米蓋朗基羅的頭像。我一看就認得他,他彷彿在微笑,對我和來參觀的人說,這都是我弄出來的。我向他點頭致敬,這是我第一次親眼與他(塑像)見面,仍未看到Pieta真跡。

幾天後,我在弗羅倫斯,他出身和成名的地方,與他再踫面。

註︰文化史尊稱米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為文藝復興三傑。也有把唐納提洛列入為四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