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t Shot

Bust Shot

Monday, November 20, 2006

米蓋朗基羅的宗教情懷(二)

聖彼得大教堂的鎮堂之寶


羅錫為牧師

米蓋朗基羅的Pieta﹗嚮往己久。在聖彼得大教堂的天然光線下,白色大理石的雕塑,神聖而莊嚴,是米蓋朗基羅二十三歲的作品。論米蓋朗基羅的雕像作品,我選Pieta。他還有很多著名的作品,藝術的技法和意境極高,如放在弗羅倫斯的大衛像、和頭上有隻角的摩西像,但是論宗教的情懷,我獨鍾情他這件年青時期的作品。

基督受難,斷氣之後,人們把他的屍體從十字架卸下來。祂的母親馬利亞抱著祂,把祂橫擱在她膝上,一臉哀傷。她一隻手托住耶穌的腋下肋旁,另一手張開禱告,祈求天父垂憐。

米蓋朗基羅有那鬼斧神工的本領,在堅硬的大理石,把馬利亞的衣褶雕成布一般柔軟。母與子的臉容,主耶穌身體的肌理,兩個塑像的形態,互相呼應,栩栩如生。那是地上親情的流露。看到的,無不動容。

教堂裏,遊人眾多。遊客來到雕像前,知道這就是Pieta,都舉起照相機,把這稀世的藝術傑作拍下來留念。閃光燈此起彼落。我卻憑著圍欄,在簇擁的人群中,舉目默想基督的苦難,從不同角度瞻仰在米蓋朗基羅心靈裏的基督的聖容。

我對雕塑藝術沒有太深入研究,對藝術史的興趣主要是「宗教」主題,我覺得靈性的經驗,非筆墨所能充份形容。藝術是文字之外,最能表達宗教情懷的媒介。

基督仰臉,馬利亞俯首。從觀眾的視度去看,焦點聚合在馬利亞的哀傷,和向天求祈求憐憫,所以雕像叫做Pieta。Pieta是許多名畫、雕塑的主題,造型各有不同,而我獨愛這一個。馬利亞的憂傷容貌,正是上帝之子的受難的反照。她看見了基督受苦,體會了,也接受了。因為她心裏尊主為大,從起初,她就明白這是天父的心意。如果門徒不明白主耶穌預言祂上耶路撒冷背十架的意思,馬利亞一定會明白。三十多年來,她背負著這個擔心和憂傷。她跟隨耶穌和門徒上耶路撒冷,並在各各他山上,體歷兒子的死亡。兒子的傷痛和喪子之痛都在心頭。

如果米蓋朗基羅刻劃的是親情,母親的憂傷,那麼,從她的臉上,也反映在天上的父的心情。如果我們在那個時刻,仰望到天上上帝的臉容,祂見到獨生愛子所遭受的苦難和死亡,也必寸心欲裂。天父比誰都更能體會馬利亞的哀傷。

福音,是閞於上帝的兒子,道成肉生,投入人間,與人同情共苦,背負世人罪孽。這一個雕像,藉耶穌與馬利亞的關係,彼此的身體姿態和神情,和一個四福音書沒有記戴的場景,說了一個最重要的神學道理。

聖彼得大教堂在羅馬天主教會最輝煌的時代建成,樑棟巍峨,雕欄玉砌。裏面保存了不同時代,出自許多名家設計藝術作品,如聖壇、禮拜堂、雕塑、繪畫、風琴、石棺浮雕等,琳琅滿目,教堂裏面也供奉了天主教的聖徒遺骨,甚至有幾位偉大的使徒都葬在那裏。這都不是我們敬拜的對象,對我來說,都不能讓我有屬靈的體會。令我為之神往的,是米蓋朗基羅的 Pieta﹗千里而來,如果只能看到它,已覺得不枉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