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t Shot

Bust Shot

Thursday, November 03, 2011

前基士拿教主死了

为什么异教有机可乘?
罗锡为牧师

在闹市中,不时会有一批穿着黄色印度教僧袍的洋人,也有华人在内,在街头跳舞和念诵印度教经文。这个教派从美国来的,叫基士拿教,其前教主Swami Bhaktipada上个礼拜在印度死了。

有一部电影叫《性烟》(Holy Smoke),琪温丝莉饰演澳洲少女,去印度游历,追随了一位印度教教主。家人请来专家给她「反洗脑」,也不能改变她的信仰。那个教派就是基士拿教,是印度教一支新兴的教派。

那位常常见报,信徒众多,在西维真尼亚州建了个吸引许多游客的「属灵迪斯尼乐园」的Swami Bhaktipada,不是印度人。他是美国出生,父亲是浸信教会牧师,却改信印度教,成为教主。

基士拿教能在富裕的西方社会,吸收信徒,特别是青年人,其中很多曾经去过教会,父母是基督徒。有些放弃学业,离家出走,过着群居生活,追求神袐的宗教经验。它的吸引力在那里?

包括Swami Bhaktipada在内,这些人厌倦了教会的权力架构和领袖的伪善,而寻求直指人心的宗教说法。许多教会不传福音,或者传的福音只表面上安慰人的心灵,并没有要求有深刻的悔改和重生经验。注重头脑的知识,却把明心见性的灵修操练搁在一旁。团契生活没有要求彼此的委身,而流于肤浅的社交。于是,总总光怪陆离的新兴教派就会来叩人的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