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t Shot

Bust Shot

Sunday, March 09, 2008

不存在的債務


不存在的債務

羅錫為牧師


  收到一個做推銷的電話,是家財務公司的代理。

  我說,沒向你們借錢,也沒有為誰做個保證人。

  他說,要給我一個貸款的優惠。常有這些從銀行或財務公司打過來的電話,說要把最優惠的條件給我,以備不時之需,目的是要我借錢。我通常都不接受這些優惠,因為不希望負債。

  人人都有債務在身。我不是沒有債務,我住的地方,是向銀行貸款才賣到的。

常見到有廣告,介紹替人解決債務的方法。其實是把債務從一個債主換了另一個債主。債務轉移了,其實仍未還債。

或者沒有財務問題要處理,但是,很多人都給另一種債務纏著,就是憂慮。

憂慮是香港人的風土病。俗語說,人生不滿百,常懷百歲憂。可見是古往今來,人的通病。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要承受的壓力大,要憂慮的事更多。

擔憂是人的天性。不過,擔心解決不了問題,不會把難處變好,只會把事情弄糟了。例如為自己身體的健康擔心,於是情緒緊張,疑神疑鬼,晚上失眠,沒病也弄出個精神病或憂鬱症來。如果問題可以解決得了,用不著擔心。如果不能解決,擔心也沒用。

有心理學家分析,人所憂慮的事情,佔了一半是杞人憂天,根本不會發生的,有百分之三十是既定事實;百份之二十是無關重要的瑣事。只有百分之十是實際的困難。所以憂慮其實像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債務。你以為欠了債,其實沒有。可是,人卻先要支付利息,而且利息昂貴。愚蠢莫過於此。

可是正因為這項債務根本不存在,而心理卻負擔著,像有人追債一樣。解決這債務並不容易,除非能求得看透生命的本質的智慧,把為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活得多長久的憂慮,轉化為對生命的抱負和承擔。如神學家尼布爾的「沈著禱文」說︰「上帝求你使我能沈著,能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和有智慧去分辨何者能改變,何者不能改變。」

達到這心境,憂慮自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