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t Shot

Bust Shot

Saturday, November 25, 2006

看誰來了?


羅錫為牧師

「看今晚誰來和我們吃飯?」(See who is coming to dinner tonight?)

我們會期望有客人來和我們一起「坐席」嗎?

倫敦聖保羅座堂有這麼一幅名畫,提醒我們,有人來到在我們門前。他是誰?要不要看誰來了。

如果我去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為的是看米蓋朗基羅的Pieta,去倫敦的聖保羅座堂(St. Paul Cathedral)看的就是William Holman Hunt這一幅名畫。

聖保羅座堂和西敏寺一樣是倫敦的旅遊景點。西敏寺先不說,聖保羅座堂,是倫敦最雄偉的教堂。通常,一個地方最大的教堂,就是「座堂」(Cathedral)。香港聖公會在中環有聖約翰座堂。今天,香港的基督徒把獨立建築的禮拜堂都叫做「座堂」,聽起來有點不順耳。我一向的理解的「座堂」是「主教的座位」的教堂,即由主教主持的教堂之謂也。其他教會,例如我們浸信會,沒有主教,何來「座」堂呢?

回頭說倫敦的聖保羅座堂,建築是羅馬式的,巍峨壯觀不在話下。教堂裏有很多東西好看,但一定要看英國「前拉斐爾畫派」畫家William Holman Hunt作的《耶穌是世界之光》,1851至53年之間完成。這幅作品代表Holman Hunt 靈命的轉向,藉作畫以表達他對信仰的深度反省。這幅畫的畫法,最初不受人所接納,認為耶穌戴著冠冕的造型,「天主教」味道太重了。當時,有名晝家出來替他「解畫」,指出他其實採用了工業革命之後的繪畫技巧和象徵,傳達切中心靈的信息,於是大受歡迎。在和地巡迴展覽,成為當代名畫。後來,詢眾要求,在一九零四年左右,再畫了一幅大型的「耶穌世界之光」,掛在聖保羅座堂。(註)

這幅畫值得細看的原因,是喻意深長。畫的主題,是戴著冠冕的主耶穌,在深夜裏,提著油燈,在一道高大的木門前叩門,只見大門,而不見房屋。木門嚴嚴緊閉,門前雜草叢生,蔓藤攀上門框。門上有兩個洞,透出光來,表示裏面有人。大門上沒有門柄,只能在門裏開門。

晝中的情景,一般的說法是啟示錄三章二十節,基督站在老底嘉教會門外所說的話︰「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儘管Holman Hunt畫中的門,不一定代表教會,但這幅名畫掛在教堂裏,無疑是給教會的一個信息。老底嘉是個不冷不熱的教會,把基督關在門外。或基督在門外叩門也聽不見。太忙了嗎?或不關心基督是不是要來了?

耶穌叩老底嘉教會的門,經文沒有說明場景是黑夜或是白日。另一個可能的聖經場景是雅歌五章二節,是房子裏新婦的視角︰「我身睡臥,我心卻醒。這是我良人的聲音;他敲門說,我的妹子,我的佳偶,我的鴿子,我的完全人,求妳給我開門,因我頭滿了露水,我的頭髮被夜露滴濕。」那是個晚上的情景。雅歌說(第三至六節)說,良人從門孔伸手進去,驚動新婦,起來開門時,良人已轉身走了。與在這幅畫中,耶穌耐心地等待門裏的人應門的意境不同。

Holman Hunt 畫中的意景,是現代人的靈性和良心的醒覺。世界發展到工業社會,基督不能硬闖人心,而且心門根本沒有匙孔,不可從外面開啟,門也沒有把手。人心只能從裏面開啟,耶穌站在外面的黑暗,提住明燈,要照亮人的心靈。祂仍在門外叩門,等候著你和我回應。


註︰原畫鑲在金屬畫框,藏於牛津。畫中的「油燈」是作者根據實物繪畫的,現藏於萬徹斯特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