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t Shot

Bust Shot

Friday, April 30, 2010

牧师与「长老」

牧师与「长老」

罗锡为牧师

浸信教会有没有「长老」?谁是第一城浸信会的「长老」?

浸信教会是有「长老」的,但与别的教会可能有些不同。在浸信教会里,「长老」其实就是牧师。

浸信教会采用「两重事奉职事」,只有牧师和执事两个「圣职」。「牧师」、「监督」,「长老」是同义词,职份都是相同的。

《使徒行传》记载,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是雅各(主耶稣的弟弟),他就是牧师,负责牧养和带领耶路撒冷教会。在耶路撒冷举行的第一次全教会会议,也是由雅各主持的。

保罗吩咐提多在各城设立长老(提多书1:5),做的工作是「监督」(1:7),即是神的管家。提多本身应是其中一位「牧师/长老」。

《提摩太前书》(提前:1-2)提到「监督」的职份,有些教会译为「主教」。在517节,提到「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管理」一词,与「监督」同一字,可见工作性质相同。使徒行传20章记载,保罗邀请以弗所的「教会的长老」(20:17)来与他见面,对他们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20:28)。可见「监督」是长老的职责。所以,提摩太当的「监督」职位,并不比提多、雅各和其他的「长老」高。

起初,浸信教会的牧师,并不是「专职」的。他们是由会众选出来,带领教会,讲道和牧养。后来,因教会的发展,需要牧师「全时间」牧会。有时,还需要向别的教会请些有恩赐,有能力和有负担的人过来当牧师,渐变成「聘任」的。,有些浸信教会,邀请退休牧师协助做些教导和传道工作,称他们为「长老」,分辨了那些专职负责管理教会的牧师和义务的,非专职的牧者的角色。

Saturday, April 24, 2010

《民数记》灵训一︰事奉手册



罗锡为牧师

怎样才可以作神无愧的工人? 谁够资格被神录用为祂的仆人?

有些教会会为自己编写一本「事奉手册」,说明事奉人员的资格、责任和守则。

其实,在旧约时代,上帝早已把一本事奉手册给了以色列人,就是《民数记》。谁想追求作合神使用的工人,操练事奉的心志,领受异象和使命,就不可不读民数记。`

读《民数记》,不能把它作为一本独立的书来看,它是创、出、利、民、申《五经》的一部份。创世记解释神的子民为什么会在埃及。出埃及记至申命记说的是神的子民怎样脱离埃及,在旷野漂流。四十年不是短的日子,旷野路怎样走?神的子民怎样被塑造、成长和建立起来,最终怎样进入应许之地?五经要参照着来读,一气呵成的读,不要怕长篇,不要怕难读,要抓住重心要点去读。


威尔斯比(Warren W. Wiersbe)的圣经解经系列,把五经的灵训标示为下列一个简单易明的”Be Series”,如此,每卷的重点都跑了出来。

《创世记》—Be Basic︰「寻根的灵训」,生命基础的学习。
《出埃及记》—Be Obedient︰「释放的灵训」︰自由与顺服的学习。
《利未记》—Be Holy︰「敬拜的灵训」, 圣洁生活的学习。
《民数记》—Be Counted:「录用的灵训」,忠心事奉的学习仆人。
《申命记》—Be Equipped:「整装的灵训」︰敬虔生活的学习。

民数记是神的子民旷野历程的记录和信仰的反省。旷野塑造了神的工人的性格,造就了一代被神用得着的神的子民。

要走过旷野路,才能进迦南。民数记是神的子民走旷野历程的一本指南,也是事奉上帝的說明書,每一個 神的子民都"被錄用"。被錄用了,就要給一本事奉手冊。

Friday, April 23, 2010

牧養80後


牧养80后

罗锡为牧师

原载于《浸情》第32期,香港浸信会联会2010年4月出版



2004年,加入第一城浸信会牧养队工,发现教会面临严重的「年龄断层」危机。一浸的青少年事工算是做得不错,但是当他们「升」上成人区后,在教会大量流失。他们二十多至三十岁,约在八十年代出生,与一浸同龄。当年教会开基,得力于这一年龄群的人。为何今天在教会变得「低姿态」?因为和所有的80后一样,用来形容他们的名词或形容词,都冠了一个「后」字。

1. 80后是教会的「后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教会领袖,受过比较好的教育的,乘着经济起飞,很容易就在社会和教会「上位」。今天老一辈的「前浪」仍在位,子弟辈的「后浪」没法推上去。一方面恐怕教会青黄不接,却又没有令80后上位的空间。教会把多一点资源放在年轻人身上,成年人会抱怨他们可能被待薄了。

2. 80后生长于香港经济起飞的时代,被认为「不晓得世界艰难」,却被看扁看矮了。以为他们赚钱和能力不及上一代,经验未足够,不堪委以重任。其实他们身处于「后富裕」时代,他们不一定像上一辈的人,把经济发展成为首要考虑。他们二、三十岁人,会追求一些被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的理想。另一方面,他们比「婴儿潮」更难上位。

3. 80后是香港真正的「后现代」。他们对「意义」,有不同理解。并不接纳「现代」的「元叙事」观点,把「中心」和「边缘」颠倒过来看。对讲求理性的上一代,他们表现得不理性,甚至用激进。他们认为教会的「大人」假冒为善,对教会的权力架构不满意,愿意用不拘于老套的方法表达信仰。每事问为什么?问完又问为什么一定如此?种种的后现代心态,令80后难以融入教会的体制,或者教会领袖认为他们思想仍不够「稳重」。

以上是80后的剪影,不能总括全部,但大体如是。那么,教会如何牧养他们?以下是一些看法︰

1. 80后重视关系,想牧养他们必须愿意听他们说话,包括自己的感受和对教会的意见。而那是人力密集的工作。一浸以「屯重兵」于青少年及职青区,着意把他们留在教会。一旦失去他们,很难把他们找回来。而成效不是一朝一夕看到。

2. 80后是不快乐的雇员群体,快乐指数及希望感均徧低,面对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很容易焦虑,甚至有抑郁征状,或愤世疾俗。其实每一代的青年人都是这样。所以,「职场」是牧养他们最重要的场景,牧者必须能触及他们的职场世界,提供一个足够的「职场神学」给他们去承载生命和事业。

3. 小组、团契固然是有效的支持系统。但是,他们是真正的「上网一族」,Web 2.0公民。他们在教会里以一副面孔示人,在网志、Xanga,Facebook 和Twitter等虚拟世界,却以不同面貎出现,互相呼应。在网上的空间,不能说些太严肃的话,但是,要牧养他们,不能不使用网上社区,可以跟他们做朋友。不能期望做太多,但可以成为牧养起点。

4. 我们现在谈80后,但是在一两年间,很快90后的浪推上来了。不要把教会里的80后、90后当作「问题」去解决,或是没有面孔的一代。他们是神的儿女,是教会的新一代。他们不要拿来填补空缺的。要把使命交给他们,让他们觉得教会重视他们,期望他们继往开来,当再下一代的role model。

社会的变迁,令80后对前景不明朗,和处于夹缝中。其实,每一代都有他们的难处,他们各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把「80后的标签贴在他们身上,并不能够帮助他们继续成长,和解决教会的「问题」。有问题的可能不是他们,可能是老一辈的人。